close

陳菊

以前大家叫陳菊為「菊姐」,現在有個可愛的名字叫「花媽」,這個外號讓遙不可及的政治人物變得親民。

早年因美麗島事件淪為政治犯,為民進黨創黨元老之一,曾任國大代表、臺北市及高雄市社會局局長,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主任委員,現任高雄市長,行政經歷豐富。2006年12月險勝國民黨提名的市長候選人黃俊英,後因縣市合併升格屆期重新起算,讓陳菊得以繼續參選高雄市長。

陳菊執政8年,聲勢依舊看漲,同樣是長期執政的胡志強,此次選舉情勢卻低迷不振;是什麼樣的魅力,讓高雄市民願意繼續支持陳菊?陳菊要如何強化優勢、拉攏隱性支持者,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?

楊秋興

    楊秋興出身燕巢鄉的農家子弟,畢業於台大土木工程研究所,就讀台大期間加入國民黨,後來在余陳月瑛擔任高雄縣長期間,進入高雄縣政府工作並加入民進黨,從基層公務員一路向上爬。

    2001年至2010年,楊秋興任高雄縣長,2010年高雄縣市合併升格直轄市,楊秋興於黨內初選以17%的差距敗給陳菊,但楊秋興仍堅持參選到底,並主動退出民進黨。當次戰役,楊秋興加上國民黨黃昭順的票數,都不及陳菊的得票數。

2012年立委及總統大選,楊秋興為馬英九輔選,選後獲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兼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主任,被綠營及泛綠支持者稱為「背骨興」。轉披藍袍後的楊秋興再度迎戰陳菊,民眾會感念楊秋興縣長任內的貢獻及建設?抑或者背負著「背骨」的罵名,越加拉大與陳菊的得票差距?

 

高雄選舉-01 (2)  

    從網路文章總瀏覽量看來,陳菊的瀏覽量是楊秋興的10.9倍。陳菊任內無論是國際性或地區性活動,或是以影視娛樂搭配觀光行銷,都可以看出高雄市政府的用心,如國際賽事—2009年世界運動會;地方活動—春天藝術節;影視娛樂觀光行銷—五月天演唱會、痞子英雄拍攝場景等。

    這種軟硬兼施的靈活行銷手法,除了為大高雄帶來人潮,也增加陳菊市長的能見度,網友對陳菊相關議題的關注度自然提升。

    楊秋興自從2010年參選市長落敗後,雖然仍在政治舞台上活動,但政務委員的身份並沒有太大的曝光機會,網友自然失去對楊秋興的關注與興趣。 

高雄選舉-02 (1)  

    從今年每月的關注度趨勢看來,在三月學運時,陳菊除了北上支持學運外,高雄民眾在捷運美麗島站發起支持學運活動時,陳菊也到場聲援,對學運積極參與的程度,讓網友對陳菊的關注度達到顛峰。

    六月張志軍訪台時曾與陳菊會面,當時各界對陳菊出現正負評論,也引來相當程度的關注。

    反觀楊秋興的關注度則遠遠落後陳菊一大截,連一月時宣布參選的消息出現,也沒有太多人關心。三月學運時,楊秋興曾出面評論學運,並堅決表達支持服貿的決心,稍有引來網友關注,但總體而言,楊秋興的關注度仍然低迷。 

高雄選舉-03 (1)  

高雄選舉-05 (2)

高雄選舉-06 (2) 

關注陳菊的熱門文章類別,又以圖文創作為主,其中花媽的可愛圖像為陳菊的形象加分不少,除了拉近陳市長與民眾的距離,大量運用花媽圖像的宣傳品也讓陳菊成了最佳代言人,因此花媽相關的圖文創作成為關注陳菊的最主要文章類型;其次是國內旅遊的文章,如前所述,高雄市政府透過多元管道行銷增加高雄旅遊的吸引力,現任市長陳菊的相關討論自然增加。

關注楊秋興的熱門文章類別則以生活綜合為主,其次是政論人文,文章類別仍著重在過去施政、縣長任內表現及政治等硬性議題上。

高雄選舉-07 (1)

與陳菊相關的文章議題相當多元,從圖文創作、旅遊、生活、政論或心情都有陳菊相關的討論,除了現任者的優勢之外,也跟陳菊親民的形象有關,讓各類的討論都可以看見陳菊或花媽的影子。

在各類文章中,又以21-40歲青壯年人關注比例最高,因為陳菊相關議題多元,又以軟性議題為主,符合年輕人關心軟性議題原則。

高雄選舉-08 (2)   

    討論楊秋興相關議題的文章類別有限,主要以生活、政論、心情為主,且網友的年齡層分佈也很極端。關注政論人文等硬性議題的,主意集中在41歲以上中高齡的網友;心情日記則集中在21歲以下青少年及61歲以的中高齡人。顯然關注楊秋興相關議題的網友,還是以中高齡的社群居多。

高雄選舉-04 (1)  

    從年齡傾向度來看,關心楊秋興的網友以51歲以上為主,與上述資料吻合,且關注度極高;關注陳菊的網友以31-40歲為主,其次是41-50歲及51-60歲的青壯年。

    所以陳菊雖然相關的討論及受到的關注度都很高,但若要增加票源,必須在51歲以上的族群下更多的功夫,拉攏中高齡者的認同。

高雄選舉-09 (1)  

    關於陳菊的關鍵字搜尋裡,令人意外的是,「陳菊」及「陳菊資料」的搜尋度竟然分居第一及第二名,網友通常對於一個人的新鮮度、好奇度較高且較陌生的,才會直接搜尋人名,例如:柯文哲。否則通常會把人名跟其他事件一起搜尋。

    陳菊從政經歷豐富,大家對陳菊並不陌生,但是對於陳菊的背景資料仍然充滿好奇。從前述對陳菊關注的族群來看,都是青壯年甚至更年輕的人,大家雖然對現在的陳菊市長很熟悉,但年輕人或許對陳菊過去黨外時期及後來從政背景較陌生,所以搜尋度居高不下。

高雄選舉-10 (1)  

   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楊秋興身上,網友直接搜尋「楊秋興」的比例最高,顯示大家對楊秋興仍抱有高度的好奇心。但是搜尋度第二名的卻是對楊秋興極具殺傷力的「楊秋興背骨」,這已經不是個人與事件的連結,而是針對人格的負面批評,所以楊秋興若要提高票數、增加大家的正面印象,必須想辦法擺脫這個負面連結。

高雄選舉-11 (1)   

陳菊的選情一路看好,且高雄深綠選區不少,但6、7月張志軍來台,搞得全國沸沸揚揚,深綠民眾及民代更是盡全力反彈。張志軍相關議題,隨著事件發生,討論也不斷加溫,陳菊與張志軍會面時,討論熱度來到最高峰。6月27日陳菊與張志軍會面,是否衝擊陳菊及民進黨候選人的選情?

高雄選舉-12 (1)  

    從瀏覽量來看,張志軍來台是全國性議題,所以瀏覽人次高達2.2萬多篇,自然大於陳菊的1.5萬篇,但若從雙方瀏覽的關聯性來看,同時瀏覽陳菊與張志軍人次只有330人次,僅佔相當低的比例,顯然陳菊與張志軍會面並沒有引來太大的關注,所以對選情的影響應該不大。

    但以泛綠來說,包含了台聯黨及民進黨,也因為高雄仍是綠大於藍的局面,所以台聯及民進黨都推出不少人選。陳菊與張志軍的會面雖然看起來影響衝擊不大,但在台聯與民進黨之間難免會有些微微妙的變化;張志軍到高雄的行程,台聯黨的民意代表及候選人抗議不斷,博得不少新聞版面,部分泛綠支持者在陳菊與張志軍會面後,也許正悄悄地把議員、代表等地方選票轉向台聯。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PIXinsight 的頭像
PIXinsight

PIXinsight的部落格

PIXinsig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